宝宝过敏了,就医之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你都了解吗?
做足就医前准备,才能帮助医生准确判断宝宝身体状况!
过敏宝宝就诊前,家长需要做好这些事!
1、明确家族过敏史
医生诊断的过程中,通常会询问宝宝是否有过敏史以及宝宝是否有家族过敏史。
家长需要明确,宝宝的爸爸妈妈或兄弟姐妹是否有过敏病史,如,特应性皮炎、哮喘、过敏性鼻炎或者食物过敏等。如果有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要及时告知医生,帮助医生判断宝宝情况。
2、明确喂养史
过敏机制的不同会导致宝宝过敏症状出现的时间也有所差异,所以宝宝接触牛奶蛋白后的几分钟内、几个小时后、甚至数天后都有可能出现过敏症状。如,荨麻疹、湿疹、吐奶、腹泻、喘息、呼吸困难、咳嗽流涕等等。家长需将宝宝出现症状前几天的饮食情况做一个汇总,提供给医生。
普通配方奶粉喂养的宝宝需记录以下喂养情况:
做表格示意:
日期
喂养次数 每四小时/次
奶粉摄入量 40ML/次
奶粉种类 普通配方奶
辅食添加情况 未添加辅食纯母乳喂养宝宝则要明确妈妈饮食情况,因为母乳喂养的宝宝在没有接触过其他食物的情况下,需考虑宝妈是否在哺乳期间食用过含有牛奶蛋白的食物或含有牛奶蛋白添加剂的食物,使得宝宝通过母乳接触到过敏原。
3、记录宝宝出现的各种症状
通常,过敏症状会表现在皮肤、肠胃和呼吸道,甚至全身:
牛奶蛋白过敏导致皮肤症状,如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和湿疹等皮肤系统症状;
牛奶蛋白过敏导致消化系统症状,如吐奶、腹泻(有血或无血)、腹痛、腹胀、少数婴幼儿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
牛奶蛋白过敏导致呼吸系统症状,如喘息、呼吸困难、持续性咳嗽流涕、慢性咳嗽、耳痛、鼻炎等症状;
牛奶蛋白过敏导致全身症状,如宝宝格外情绪化,易激惹、频繁哭吵、疲劳等,甚至还会导致宝宝生长发育迟缓、缺铁性贫血、结膜炎等相关并发症。
家长需及时准确记录宝宝各类症状:
做表格示意:
呼吸道:鼻炎、气喘、咳嗽、中耳炎
消化道 :呕吐、便秘/腹泻、肠绞痛、胃食管反流
皮肤:湿疹、皮疹、水肿、荨麻疹
全身:哭闹不止、易怒、情绪化、疲劳
4、细节掌握
一般,医生还会询问一些细节情况,以便帮助明确宝宝状况:
首次发作时间是?
除食物外有哪些其他接触物?
进食后多久出现症状?
再次进食同类事物症状是否再次发生?
症状发生顺序?
症状持续时间?
出现症状时采取过哪些管理方法,是否用药?
收集宝宝病史、记录宝宝状态,
对于医生诊断很有帮助!
宝宝出现过敏症状时,
家长一定要耐心观察、细心记录,
对抗过敏问题,预防才是关键